課堂教學觀察(Classroom Observation)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常用的質性評價方法。這種方法使用一整套課堂觀察技術,幫助教師科學地、準確地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并真實地、客觀地認識課堂教學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知道課堂上真正發生了什么(What is really happening in the classroom?)不掌握課堂教學觀察的具體技術,而僅僅通過經驗性的聽課,教師往往不能達到全面了解課堂教學事件的目的。研究課堂教學觀察的學者在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個概念:“應是課堂”和“實是課堂”。在大多數教師的腦子里,有一種應是(should be)課堂的觀念,他們認為課堂中應該發生一些事情(Something should happen in the classroom),教師在課堂上看到了什么,就是發生了什么。實際上,教師在課堂上看到的事情和課堂教學中真正發生的事情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只有運用課堂教學觀察的專業方法,教師和教育管理者才能夠真正了解課堂上發生了什么。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堂學習。 
——李靜
王德美老師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活動的設計,課堂問題的提出等各個細節從課堂觀察的角度進行了分析。首先要明確本次課堂觀察的目的和任務目標,其次選擇合適的觀察對象,然后確立恰當的觀察視角和觀察工具,做好觀察的準備工作。要做到有效觀察一節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材的利用與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運用與整合、挖掘與拓展、課程資源開發與運用
2.教學問題的設計與處理:問題設計的科學性、提問的有效性、討論的價值性、生成問題處理的藝術性及即時性評價等。
3.教法的選擇使用與學法的指導:教師教法選擇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學法指導的科學性等。
4.學習方式與學習方法:學生學習的組織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信息的搜集與處理以及獲取知識方法的途徑等。
5.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規范與習慣、反思與評價、能力與發展及三維目標的達成度等。
王老師還就教學目標的設定和表述做了別具一格的分析,讓人眼前一亮,茅塞頓開。她將教學目標的表述分為A(Audience行為主體),B(Behavier行為動詞),C(Condition行為條件)D(Degree表現程度),一個例子就讓我們對教學目標的表述和實現有了清楚的認識,在這里和大家分享: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C),most(D)students(A)will be aable to list in written form(B)places of interest in New Zealand.
很高興能有機會參加這樣有針對性的培訓,感覺收獲良多,還需要好好消化,更希望有更多機會和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們一起學習、交流、進步!